

一個什麼都不擁有. 但無所不在的學校
A school with nothing but everywhere.
我們的緣起
不友善的文科技職教育與待遇
台灣固化的大學與技職教育
不可否認.出現問題.
在校所學專業沒有辦法和工作實務接軌
薪資低、工時長、不能上網
被人指揮,沒有自己的想法與發展
還要24小時On LINE 的工作
被滿山遍野的大學畢業生拒絕.
寧願打工餬口.
斜槓經營自己的人生
如果不這麼做. 一生工作下來
達不到一般的生活品質
你可能不知道的職訓內幕
勞動部看似時數滿滿.
動輒近900小時半年的課
卻有四分之三的課程都在打水漂
學生連建築模型的第一性原則是什麼都不清楚
搞得像在做模型工藝
裝修材料看都沒看過,考試學科都可以通過
術科標準答案已經不符合現在工法
老監工統包設計師去考反而會不過
勞動部水電班要你拼命快速接線接線
說到原理只會: 說這個接這個. 那個接那個
不講材料.不講原理
很懷疑這些水電師傅有沒有高中畢業?
到底有沒有盡心去學習如何傳承技能?
只是光做叫學員一次記住技巧動作和工序@@
勞動部會輔導你就業
但可能是介紹你去開客運或者搬貨司機
這樣就達到職訓局的業績
電腦補教與大學進修部都在教什麼?
這是學習量資訊量大爆發的時代
每個人都希望在最短時間內學得必要技能
而現在的電腦補教和大學進修部
都還在跟著教科書教學
用大量授課時數來換取商業利益
難道Youtube和AI語言模型是拿來觀賞的?
這些年輕教師
到底有沒有整合工程的經驗都讓人懷疑
到了工地. 可能還分不清楚給水和排水管
學專業技能出手就是要拿案子.
施工. 點工算料. 驗收賺錢
學生沒做過實際案例. 接過案子. 去過工地
就頂著實務教學的廣告
一坑就是五六萬元的學費.
一班還一二十人. 要如何輔助學員作品?
隔壁同學還是開早餐的.
沒有一點互利共益. 支援分享的價值
AI帶來工程上的改變
一堆無知的水電師傅. 設計製圖人員
都還在誤以為手上這門技藝可以養他一輩子
笑說AI的人想太多
年輕的學子已經或多少警覺到
隨著少子高齡化. 人工成本日益攀升
為了生存. 企業不得不選擇
不需支付勞健保和退休金.加班費
以AI協作來取代行政工作降低成本
以機器人來取代重複性高的施工
甚至取代現在的師傅.
如果沒有提前做好準備
受迫失業或畢業生必須提前接受
保全.外送.餐飲.清潔等低薪勞動工作
但這些工作也可能被平價化的機器人取代
有必要完成學業或幹助理學徒嗎?
許多知名企業家,都只有高中文憑
大學輟學就開始創業
台灣人喜歡當老闆
所以中小企業遍地開花
形成完整的產業供應鏈
如今. 創業門檻高了
想創業不想只領低薪的人
紛紛選擇了餐飲業
才使得台灣的美食聞名世界
小學形塑優良品格之後
中學以上的學校型態將會被大量取代與改變
教育集中在提升整合.創新與研發能力上
ㄧ人公司的型態和創業年齡將大幅降低
創新製造市場所需的新產品或服務
才有機會過富裕的人生
